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

2024-09-03 12:22:17 | 专科路标网

专科路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

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

上海的三公值得去,三公确实很厉害,但也只是适合学霸。

上海实验学校

学制方面只有上实比较特殊,小初高十年制比正常的学校要少两年,顺利的话学生可以在十六岁左右考入大学。如果幼升小考进去,小升初和初升高都有,直升各淘汰十人,淘汰率还是非常低的,大部分孩子都不用参加中考。

上实大方向是体制内的,主要毕业方式是参加高考,200多的毕业生中清北复交率达到 33%,整体高考表现也是非常好的。

上实整体教学节奏会较快,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领悟力要强,能举一反三。上实更适合理科牛,或者数感好逻辑思维强的孩子。上实高中部同样多为初中部直升,但和其他两所三公相比,其实录取的难度更高。

上外附中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上外附中”),是1963年全国首批由国务院批准创建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外语教育特色鲜明。毕业生体制内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外语保送生也是上外附中同学的重要方向之一,上海具有全国外语类保送名额的学校只有上外附中和浦外。

上外浦东附中

免中考直升率只有50%,剩下的人要参加中考,考入其他高中。作为外语特色的学校,在中考时理科不占优势,非头部的学生日常要加强理科成绩。高中的毕业去向以体制内为主,保送加高考直升高中部的。

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

上海有一半的初中生考不上高中,这是真的吗?

昨天看到一则网友发的头条,今年春节他表姐一家回老家过年,这期间他表姐又抑郁了,他表姐和表姐夫都是从农村考到厦门大学的金融高材生,毕业后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在厦门站稳了脚跟。而他们唯一的儿子去年连高中都没考上,只能在厦门选择上职高。本来她失落的心态都已调整好了,这次回老家看到亲戚的孩子们都在重点高中努力学习,以她当年努力的实例来激励自己,瞬间她的就情绪失控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大城市里学霸父母的孩子也上不了高中。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招考试都采取普高与职高1:1的比例政策,

像上海、江苏省、广东省这些发达地区都是严格执行该政策的,近年来不断有人大代表呼吁普通高中也采取义务教育,今年陕西人大代表周苏萍提出建议:将普通高中比例录取提高到70-80%;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降低到20%-30%。她的建议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获得了不少家长的一致支持。一些网友认为初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由于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孩子中考进不了普高,被分流到职高,孩子的前途就毁了。我们从网友的热议中可以看出,家长们和孩子们对于目前的职高教育不满意,对于孩子过早被分流到职高、中专、技校而没有上普高不甘心。

全国中招考试都是这样吗?这个因省份各异,肯定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执行得越严格,因为经济好的地方政府财政充足,职高教育普及,发展得好,职高的孩子毕业后就业形势好。像郑州这样的二线省会城市,每年中考人数在55000人,普高升学率达到70%,郑州有22所一批次高中,每年招生名额在13000人左右,15所二批次高中,招生在6000人左右,郑州民办高中有37所,招生计划在17000人左右,接近公办高中录取人数的总和。像山东、四川、河北等高考大省普高录取率都在60%左右,虽然普高入学率高,但是高考时竞争更是惨烈,河南省去年就出现了理科700分都上不了清北。大家都知道现在高中的升学率在90%,本科率在40%,一本率在20%,211在4%,个别省份985在1%,能上高中就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了一道门,中考就是把孩子提前分层了。

中考真的很难吗?为什么会有一半的孩子考不上高中?熟悉中考的家长都知道,初中的知识相对简单,现在中考的区分度越来越低,不少孩子中考都是往满分去的,中考的普高建档线只有总分的一半,只要孩子每门都考及格就可以达到。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考不上高中,连文中开头提及的985学霸父母的孩子都考不上高中?原因首先在于现在社会大环境下提倡的素质教育,现在幼儿园阶段孩子都是快乐教育,严禁超前教育,连最基本的拼音和加减法都不让教,小学又是素质教育为主,大城市小升初施行全面摇号,这就让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家长给孩子报音乐、绘画、口才、话剧、舞蹈等各式艺术辅导班,不愿意孩子超前学习,而一部分家长从三年级就开始给孩子报奥数、英语、阅读等辅导班,一些孩子在上初中前,知识体系已经可以达到高中的层次。

其次大城市家长们普遍很焦虑,忙于工作,对于上初中的孩子关心不够。现在电子产品普及,尤其是一些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巨大,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就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烦躁。初中的孩子叛逆,又处于青春期,社会上各种负面因素容易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中考并不难,但还是有一半孩子连及格线都达不到,要知道高中的课程难度更大,学习节奏更快,这些孩子如果进了高中学习起来也是一种煎熬。

最后现阶段高校扩招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每年有近800万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其中硕士生近100万,博士生近40万。而现阶段就算是985、211的个别本科毕业生也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更别说天量的大专和二本毕业生了,大家都想通过继续考研、读博来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去北上广深的大公司。这就使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优秀的人才聚集,就业竞争残酷,政府不得不出台中招政策,提前分流竞争力不够的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职业教育,提前走入工作岗位。

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

为什么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上海,小学家长比哪里都焦虑

专科路标网(https://www.szhektwx.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教育资源最丰富的上海,小学家长比哪里都焦虑的相关内容。

【英盛观察】
1 造火箭的工厂
我们往往都会用自己身上的教育经历版本来指导自己的孩子教育,特别是一些孩子还小或者没有孩子的年轻人会说,干嘛那么焦虑?我们小时候懵懵懂懂的,长大不也好好的吗?
我也非常想当然地想把我的成长模式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一个小城市孩子的教育往往是:进一个还可以的小学,在小学里排名中上,然后考到那个城市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通常重点中学有直接录取和赞助录取之分。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家里往往也会掏钱赞助,让孩子在一个相对不错的学校。这样,家长也就不怎么焦虑了。然后,到了高中毕业,可能有30-40%的一本比率,60-70%的二本以上比率。大家都有个高校去读,相安无事,读完找一个工作。
可是,在上海,一切好像就不是这么回事。全方位的竞争压力加上未来焦虑,更因为很多的信息不对称被加剧放大。众多小学生家长在这个都市像茫茫孤舟,想要去选择一个可以略为依靠的木桩都非常困难。
有人把养孩子比喻为造火箭,一开始殚精竭虑,以求各个零件精密无缺,但发射时也可能因为某个技术环节或者偶然因素而失败,即使成功了,它也就消失在遥远的外太空,偶尔发回一点信号:爸爸妈妈,我要钱...
当然,这是笑谈。但是每一对生了孩子的父母,都已经把火箭胚胎造下来,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志存高远?特别是,大批的新上海人中,都是当年通过寒窗苦读换来社会流动性,从小城市来到大上海扎根立足。他们很难想象自己的孩子会在学习上不如自己(至少在感情上不容易接受),最终要去到二三线城市的二三线大学就读。(我觉得老上海人也大致如此)
所以,新上海人一开始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比小城市高的。通常碰到一些孩子没上小学的父母说,我们对孩子是放养,没什么期望。但这个“没有什么期望”其实是有底线的:有个本科读就可以吧。
而回到小城市的“没有什么期望”,那就是这个孩子如果读不来书,父母就会想为他在社会找一条出路,可能就是去做生意,或者做一些甚至是所谓“贩夫走卒”的工作,讨个生活而已。新上海人断然不能接受出身优秀的自己的孩子会走到这个地步。
可是,当你的孩子进入小学,你会发现,想“有个本科读”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你是“菜小普娃”(育儿网站术语,就是“菜场小学普通娃”),很可能你就没有什么出路了。为什么?因为上海的教育资源马太效应非常之严重。
先来看一个数字,前面提到的1201名录取复旦到上海交大的考生里,有50%来自6个重点中学,70%来自12个重点中学。这些重点学校里,一本率至少是80%以上,上海最有名的上海中学,一本率达到令人咋舌的99%。而普通的学校,一本率可能只有20%左右。
这20%左右的一本率,可能不如一些小城市的重点高中了。孩子肯定是有出路的,也没必要放大焦虑,只是一来,如前文所说,新上海人家长期望值增高,二来孩子一直在普通学校里,对自信心、学习习惯等的培养不利。
那么,一个普通的上海孩子,如何进入那些高产而有竞争力的教育链条呢?这意味着你要在小学入学、小升初、初中中考这三大关口PK掉相当多的竞争对手。以2015年400名左右高三学生,其中139人能进复旦交大的上海No.1 上海中学为例,它的高中生来源,主要是它嫡系的民办华育中学,其他学校大多只是零星贡献几个学生。能进上中的学生凤毛麟角。这条链条继续追索下去,能进华育中学的,又大多是是上海小学的学生。因此,上海小学的学区房长年不衰,推而及之,其他的名校也大致如此。
所以,现在上海的学区房狂热已经不只是热在像上海小学这样的名牌小学,一大批第二梯队的小学也水涨船高,因为对于家长来说,这至少是保底选择。而且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学区房也是一种保值或者投资。第一梯队的学区房,单价已经动辄10万/每平方米以上了,第二梯队6-8万/每平方米倒是不错的投资对象。
但是,天下没有那么容易吃到的馅饼。争抢的人多了,变数就大了。作为一个家长,我一开始对上海的教育信息之不对称感觉相当奇怪和不适应,以小城市的思维来看,你对一个学校的生源,学生毕业去向比率,竞争力等等,通常有一个稳定的认识。但在上海,情况非常之复杂。家长对上述信息其实很难弄清楚,学校方面也往往不愿提供太明确的信息。以至于我在育儿网站上看到有一些家长辛辛苦苦用大数据统计的方式,比较她心仪的两所小学学生的奥数成绩、升学比率等,且不说收集数据本身之难,更何况还动用了专业的统计学知识原理,实在让人佩服。
但是在网上,这样的统计并没用得到太多人的重视,为什么?因为上海的教育政策,包括隐性政策每年都在变,这些数字赶不上变化。
比如说,上文说到的学区房,现在大多都规定要提前3-5年就先把孩子户口迁入,有些学校要求一家三口户口都迁入,然后你购买的这个学区房,要在5年里没用使用过一次学区名额。即使提前3年买入,也不是特别保险,因为如果学生太多,学校会按户口迁入时间排序,迁入4年的就比3年的有竞争力。
最近,教育部又在酝酿新政策,说要引入“学区联动机制”,就是不再单一的一片学区对应一个学校,要多片学区对应多个学校,以这样来降低学区房热度。但谁也不知道这个政策具体怎么操作,是不是换汤不换药。学区房照样热着。
好了,看到这里,读者你应该已经相当累了。但是,这只是小学的第一步,到了初中,一个小学往往对应几个初中,官方的说法是通过电脑抽签排位的方式,来让一些生源不好的学校都有人读,这些学校就成了“鬼见愁”学校,有时这个小学同时对应一个好学校,一个中等学校,一个差学校,电脑排位有没有人为操纵我就不知道了。
然后,前些年上海实施了一项政策,名牌高中的初中部全部实施民办化,也就是他们不挂钩学区房了。比如上文提到的上海中学的初中部,就变成了华育中学。这样,一个小学生就得拼尽全力去争抢这些民办初中的名额。这种争抢一般是通过奥数成绩、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加上美其名曰的“学校活动日”面试去达到的。导致大批孩子几乎从上小学开始就去读奥数,参加英语比赛,还要参加这些初中办的“小五班”,也叫“坑班”,提前去获得一些预备名额。因为,在上海流行一句话,叫“初中不读民办,大学就读民办!”
在这里又要说回新上海人父母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力度,空前之高。我们小时候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基本属于放养式的,他们也不怎么懂行。现在,每个孩子背后都站着两个高智商的父母。他们会帮孩子比较、甄选、决定战略。你如果不热心子女教育,不多做调研,你对这些名目繁多,每天都在变的政策应对上就非常被动。
例如,很多人认为错过了小学学区房,可以通过初中学区房补回来,于是就在打初中学区房的主意。可是,有些政策是,如果你小学在外区读,初中想回来,即使你有当地学区的户口,仍然要参加统筹分配,就不知道分配到哪里去了。一个小学生,同时有学籍和户籍两大因素,决定他们的去向。学籍和户籍,哪个被教育部门优先考虑,恕我驽钝,我目前还研究不明白。
2 另一条道路?
那么,很多人会说,哎呀,那么麻烦,我就不读公立了,读私立民办好了,反正我的孩子以后要出国的。
对的,你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在你前面已经有千千万万的家长这么想了。这些家长都志存高远,对中国教育体制失望,自己也有实力和雄心让孩子出去读书。所以上海的私立教育是全国最发达的,在小学阶段就有10几家不错的学校。
但是这些学校,入学竞争之激烈,不亚于名牌大学。通常是100:1的比例。对于一个去参加面试的五岁孩子,有的还懵懵懂懂,要在10人一小组的面试活动里表现自己,非常困难,除非性格上天然有外向的优势。要知道,以100:1的比率,10人一小组通常一个人都选不上。
小学过后,初中考试和面试,竞争同样激烈。而且有一些私立小学,学的还是双轨制,就是让你保持可以选择高考的可能性,学公立课程,再加一些外语课程。到了初中,这样的双轨制越来越不适用了,作为家长你得尽快想好,你的孩子要不要参加中考,如果不要,就不用受公立教育那茬苦,如果想出国读书,现在就得抓紧进入西方学习体系,以进入高中的IB或者DP这样的体系,和国外衔接。
所以,真相就是,一个小学四五年级,10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就得决定,你的孩子要选择什么道路了。另外,还要看看你的荷包,一路私立学校到出国读书的银子,三四百万是跑不掉的,处在三明治夹心层的三四十岁的父母,你的资产实力足够雄厚了吗?
读私立学校,出国读书的风尚,已经越来越成为新中产阶级的家庭标配,人自然都是向往现代、先进的教育体系。对于压力巨大,政策盲点甚多,焦虑蔓延的国内教学体制,很多人天然就倾向于国外教育。
人多了,路就不好走了。现在正是帮助申请国外读本科,以及申请到国外读高中的教育中介最好的时代,简直门庭若市,对于准备几百万送孩子出国的家庭而言,几十万的中介费,如果能帮孩子申请上美国前五十,甚至前二十的大学,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一耽误,就是孩子一年的时间。
“洋高考”的路并不好走,不是有钱就万能。申请美国规定要考美国的SAT考试,目前该考试在大陆没有考点,要出境考试,距离最近的香港,考点在香港机场附近的博览馆,被称为”万人坑“,一万个考生在里面考,状态容易不好,于是学生们选择东京、新加坡等地去考。他们通常组团前去,也有中介帮忙组织。往往要不只考一次,因为中国孩子最流行刷分,美国学校只有较低的分数线要求,,你托福考100,我就要考110。这样,那些考100的人也没信心申请了,就想着再考一次把分数提上去。
另外,在个人陈述和个人表现这方面,更是五花八门的竞争。我孩子所读的民办学校家长会上,举了一个例子,说今年他们学校一个上了牛津大学的孩子,从初二开始,就做了一个project,研究全球城市的水资源保护问题,为此他去了5国13城考察,形成报告,他们举例的意思是,要出国的孩子,在初中就要形成自己的一个project。这种方法我没有异议,但是我当时就在想,这里面除了家长的物力财力支持,还要耗费家长多少心血参与。如果是我来帮孩子做这个水资源保护project,以做我记者的职业经历,我肯定能帮他联系上达联合国,中达各类研究专家,下达各种实地调查资源,可是如果这样做,孩子只是一个前台代表。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竞争力肯定会打折扣。我还没进入到这个阶段,我希望到时能和我的孩子好好做一个project,我不会越俎代庖太多,但我肯定会给予资源指导。
这就是新时代育儿教育的家长参与度要求。平心而论,每次看到家长群里各种家长的尽心尽力,包括之前说的那些大数据统计等,我和太太都有点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对孩子太不尽心。我们应该多做些什么。 专科路标网

以上就是专科路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专科路标网:www.szhektwx.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上海的三公值得去吗”相关推荐
民办三本值得去读吗?
民办三本值得去读吗?

民办三本值得去读吗?天价学费的民办三本,确实个人认为是不值得去读的。首先学费那么贵就难倒了大部分人,真正有进去里面读书的人真的是太少了,因为像这种三本基本上去的都是一些学习比较差的或者考得比较差的,他们本身就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所以在那种话语里面想要学好是很难的,还不如去读一个大专呢。虽然大专不是本科,我们评但是大专也有好一点的大专,你能够考上三本,那么考上一个比较好的大专还是可以的,还

2024-05-26 21:55:39
海南医学院怎么样?值得去吗?
海南医学院怎么样?值得去吗?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共有134所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排名第三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下是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排名列表:排名学校名称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医学部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4同济大学5南开大学6中山大学7华中科技大学8华中科技大学9武汉大学10四川大学11中南大学

2024-04-17 01:13:59
三本大学民办学院 民办三本大学值不值得去上啊!
三本大学民办学院 民办三本大学值不值得去上啊!

广东民办三本大学排名广东民办三本大学排名:一:珠海科技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二:广州南方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

2024-04-26 21:02:42
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值得读吗?
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值得读吗?

杭州师范大学的二本师范专业相关问题,了解得进,谢谢了本人是杭师今年毕业生!!!!!!对楼主的问题我回答如下1):杭师的专业的话,楼主所讲的,我推荐小教,毕竟小教是杭师的重点专业,就业上虽然说教师饱和了,不过小学教育工作还是比初中高中多吧!!!薪金的如果是教师第一年应该在4、5万(学校地区不同薪金会有差异),考研的话,小教专业考研,如果考教育硕士的话,我觉得相当不合算,教育硕士年数多,学

2024-08-22 07:48:24
大学艺术类三本,专业美术学值得去上吗?学费好贵?
大学艺术类三本,专业美术学值得去上吗?学费好贵?

大学艺术类三本,专业美术学值得去上吗?学费好贵?三本的美术专业学费贵,还要上四年,如果家里情况不是很好的话,建议可以选个美术专业强一点的专科院校,上三年就出来工作,好的话学校还会安排实习或者工作的岗位,有保障。如果家里条件还不错,能支撑每年近两三万的学费的话,上三本也不是不可以的,至少三本比专科高一个级别,有些地方招人专门只招本科生,而且说出去本科至少要比专科好听。两者各有利弊,更重

2024-05-01 21:02:58
郑大的二本值得上吗?
郑大的二本值得上吗?

郑大的二本值得上吗?看你看重的是什么了?如果你看重的是郑州大学这个名的话,当然你可以报考.如果你想实际一点,不去追求虚名,还是考虑其他学校,像河南理工华北水利河南师范还是挺不错的.补充一句,郑大的教育精力主要是一本和研究生教育.就不说的那么明白了,你自己考虑一下吧郑大护理学院属于二本吗?郑大护理学院属于二本。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前身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始创于1931年。200

2024-08-17 09:32:57
湖南涉外专科值得去吗?
湖南涉外专科值得去吗?

湖南省最好的民办大专湖南省最好的民办大专是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简介: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世界500强——三一重工独资创办,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专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占地800余亩,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连续获评长沙市办学评估“优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学建设:2022年

2024-05-24 16:58:35
南京审计大学值得去吗
南京审计大学值得去吗

南京审计大学值得去吗值得一、学校简介南京审计大学(NanjingAuditUniversity),简称“南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建设单位。学校起源于1983年创建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学院;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08-22 13:46:01